臺泥集團5月21日召開股東會,正式宣示有78年歷史的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,經(jīng)過七年積極低碳轉(zhuǎn)型面向國際,將走向集團控股公司,英文名稱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,總共跨足11種產(chǎn)業(yè)布局全球13個跨國市場。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指出,60年前臺泥是一間單純的水泥供貨商;60年后的現(xiàn)在已晉升為致力低碳建材、資源循環(huán)與綠色能源的環(huán)境工程公司。
張安平指出,臺泥已長出除了“臺灣”及“中國大陸”以外的“歐非”及“新能源”,形成撐起臺泥營收的“四只腳”。張安平形容,“2023年臺泥已交出一份收入多元、風險分散、創(chuàng)新綜效、充分金流的四足鼎立、健康穩(wěn)健的財務報表。”
2017年,臺泥主要營收超過八成仍來自兩岸水泥市場,成為撐起臺泥的兩只腳,張安平指出,那時候已經(jīng)隱約看到中國大陸市場可能在觸及高峰后進入平原期,于是著手布局兩岸以外的市場,首先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,再透過葡萄牙Cimpor順利在非洲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,以鍛燒黏土替代熟料制成超低碳水泥的技術領先全世界水泥行業(yè)。2023年獲利表現(xiàn)中,已有45%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。
去年11月底,臺泥決定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,土耳其與歐洲非洲國際化布局,無疑為臺泥營運開創(chuàng)穩(wěn)健的第三只腳。
至于這六年來臺泥積極投入的綠色能源、儲能案場、智能電網(wǎng)及高功率三元鋰電池,張安平認為“這些支撐與延續(xù)人類未來文明的新能源事業(yè),是臺泥向未來延伸的觸角,除了帶來穩(wěn)定獲利,也讓臺泥累積了許多項跨領域的專利與技術,未來在減碳與能源的競爭中,可立于不敗之地。”他形容新能源領域會是支撐臺泥完成蛻變、徹底從歷史角色中脫胎換骨、撐起一個全新臺泥的第四只腳。
張安平也特別舉例全球第一個推出手持移動電話的MOTOROLA ,2011年公司被拆分出售以及日本知名企業(yè)TOSHIBA,2023年結(jié)束在東京證交所74年掛牌交易,寓意臺泥要永續(xù)經(jīng)營須緊盯世界、科技與社會的變化。他指出,在臺灣遭逢7級強震后,需要重新開拓道路與重建家園時,依然需要水泥的支撐,如同一萬兩千年前的人類,水泥依舊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,是構(gòu)筑底層基礎最值得信賴的建材。而在碳有價時代,低碳建材將成為臺泥主要競爭力。